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子所)是于1979年从伟德国际BETVlCTOR电子系半导体教研室非晶硅研究组发展起来的,挂牌成立于1992年。现有研究人员30余人,其中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8名)、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2人曾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为“十二五”863项目的首席专家,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该所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天津市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薄膜光电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与现代光学研究所共建“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建有新型光电薄膜材料与测试分析实验室、薄膜光伏技术实验室(含硅基薄膜电池研制线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研制线各一条)、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实验室和光电子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曾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一项,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一项,并曾荣获天津市优秀党支部、全国优秀党支部以及全国“三八”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1980年“六五”至2000年“九五”国家科技计划,曾连续获科委(随后改为科技部)四个太阳电池国家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八五”平板显示的项目支持。20年间,依靠光电子所在硅基薄膜材料和器件研究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光”转“电”和“电”转“光”的特色研究方向。2002年,与津能投资公司合作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非晶硅电池生产线,完成了非晶硅太阳电池从材料到器件,直至产业化生产的技术研发,实现了实验室研究到生产线成套技术贯通。进入21世纪,光电子所亦获得了多项科技部的重大研究项目的支持。其中,以首席单位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已经连续两届获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目前,正承担“十二五”973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中的两个高效硅基薄膜电池课题,并以首席单位开展基于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线的重点863项目。高效非晶硅/微晶硅叠层电池研究成果,2007年已实现技术转移,建成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试生产线;并在科技部重点“十一五”863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首条年产能2兆瓦玻璃衬底PIN型非晶硅/非晶硅锗/微晶硅示范生产线。
“十五”期间,同时获科技部“863”重点铜铟镓硒(CIGS)电池重点项目支持,在全国率先研制出效率超过15%的CIGS小面积电池和效率为7%的30×30cm2 CIGS电池组件。平板显示方面,进行了非晶硅和低温多晶硅及其薄膜晶体管有源选址技术研究;“八五”期间,在国家计委攻关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有源寻址液晶显示屏的研究,研制出国内首枚AM-LCD、以及“十五”AM-OLED彩色视频显示模组;在天津市重点项目支持下,研发出国内首套硅基微显示LCoS系统,为天津市重大科研进展。
光电子所迄今已培养硕士231名,博士73名。同时,也非常重视国际合作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目前与国际上10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如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光伏研究所、韩国庆熙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与美、欧、日等国的世界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光电子所本着以学科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的精神,团结、进取、坚持不懈,是光电子所取得上述成果的根基;重视学术风气的培养,是光电子所不断进步、继往开来的源泉。多年来,光电子所共承接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合作项目近百项,科研经费总计过亿元。发表SCI/EI收录文章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百项。2013年天津市市委书记孙春兰和中组部副部长潘立刚等领导先后到光电子所视察,对光电子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